星期五, 1月 20, 2006

 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人生四樂 2006/01/22(週日)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人生四樂 2006/01/22(週日)
  人生如四季,心境也如四季,當一個人陷入悲苦的情境,即使身處春天,也會覺得寒如嚴冬;一旦跳脫煩惱的束縛,即使是在夏天,也會覺得清涼自在。所以,能夠超越現實世間的人情冷暖,不管春夏秋冬,一年四季自有無限的樂趣。談到人生四季,有四種樂趣:
 
 第一、春觀眾花香:春天到了,大地甦醒,百花燦爛,千嬌百媚,芬芳宜人。春天如同初生的嬰兒降誕世間,生命充滿活力;春天走過的地方,人生充滿無限的希望。所謂「草色花香,遊人賞其真趣」,生在這個時候,人生一樂也。
  
第二、夏品甘露茶:夏天到了,你覺得天氣炎熱嗎?偶爾涼棚裡、樹蔭下,三五好友喝一杯茶,如飲甘露一般;朋友齊聚一堂,彼此交談的笑語、友誼的交流,亦如和風一樣!夏日,何妨啜飲一口清茶,唇齒間留有多少茶香餘味,心裡又留下多少熱忱氣息,不亦人生之樂也。
  
第三、秋賞清涼月:「月到中秋分外明」,秋天,一個更靠近明月的季節,氣候一冷,天上的月亮愈是清涼,看看那種皎潔的明月,想起寒山大師的:「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潔;無物堪倫比,叫我如何說?」詩仙李白也道出了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」的瀟灑自在。生活中,有如此的雅興,真是人生三樂也。
  
第四、冬聽爆竹聲:冬天到了,就是新年來了,這家放爆竹,那家放爆竹;這裡「恭喜!恭喜!」那裡「恭喜!恭喜!」人與人之間藉此拉近了距離,這是多麼美妙的事。「爆竹聲中除舊,桃符萬象更新」,新的一年,新的開始,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,此為人生四樂也。
 
 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,時時各有美景;同樣的,人生二十四小時,也是無時不快活。穿衣服不歡喜嗎?吃飯不滿足嗎?乘車外出看看風景,不快樂嗎?甚至安步當車,慢慢走路運動,不是也很自在?所以,衣食住行、行住坐臥,都能夠尋找快樂,我們何必要自陷悲苦的情緒中呢?何不找尋人生的樂趣呢?因此,人生的四種樂趣即是:

第一、春觀眾花香,
第二、夏品甘露茶,
第三、秋賞清涼月,
第四、冬聽爆竹聲。

本篇文章已登錄上網, 請告知有緣朋友上往欣賞
www.readersclub.blogspot.com/

 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人我因果 2006/01/22(週日)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人我因果 2006/01/22(週日)
  

俗語說:「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」人際相處,你希望別人如何待你,首先就要如何待人。人與人之間都是相對的,你待人好,別人自會以禮相待;你待人苛刻,別人也不會好顏相向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所以人我之間的因果,其實正是啟示我們如何做人的道理。有四點提供參考:

第一、自謙的人,人必佩服:謙虛是做人很大的涵養,一個人能力愈高,往往愈謙虛,因為他「學而後知不足」,所以愈懂得虛心求教;反之,一個凡事只略懂皮毛的人,常常自以為了不起,以為天下只有他最博學多聞,所以到處賣弄,此即所謂「滿瓶不動半瓶搖」。其實,一個人的學問有多少,只要一開口,行家便知有沒有?所以真正有學問能力的人,懂得謙虛,別人愈是佩服他;反之,沒有內涵的人,愈是賣弄,愈顯自己膚淺。因此,做人要如稻穗,愈成熟,頭垂得愈低。
 

第二、自誇的人,人必懷疑:有一些人喜歡自吹自擂,誇大其詞的自我宣傳;過份的誇耀自己,別人反而會對您產生懷疑。因為一個人的好,要由別人來說;如果自己真有學問道德,透過別人交相讚譽,口耳相傳,自然鄰里皆知,何必要你自己來說?所以,人要自我要求、自我含蓄,不要誇大,不要自我宣傳。
 

 第三、自責的人,人必原諒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;知過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凡夫眾生,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;當自己有錯了,能以自責的心、愧疚的心,自我懺悔,必能獲得別人的諒解。反之,有的人做錯事,還一幅理直氣壯的態度為自己辯駁,好像錯得很理所當然,甚至錯不在他;如此態度,自然惹人反感,也就難以獲得別人的原諒了。

 第四、自助的人,人必成就:諺云:「天助自助者」;儒家也說:「人必自助,而後人助」。一個人要想獲得別人的幫助,必先自我奮發、自我圖強;你能自立自強、自我要求、自我尊重、自我謙虛,別人必然會樂於協助你、成就你。
 人我之間,如果好的事、有利益的事,都讓你一個人佔盡了便宜,別人自然不會繞過你,所以佛光人的信條:「你對我錯、你大我小、你有我無、你樂我苦」,這是最好的處世之道,也是處人的一大哲學。此外,「人我因果」還應注意如下四點:

第一、自謙的人,人必佩服;
第二、自誇的人,人必懷疑;
第三、自責的人,人必原諒;
第四、自助的人,人必成就。

本篇文章已登錄上網, 請到
www.readersclub.blogspot.com/


 

慧璽法師供養所有信眾 ○○仁者雅正

○○仁者雅正

讚佛偈

身心清淨似琉璃
一塵不染証菩提
解脫自在消遙遊
演說法義度群迷

雲水敬題 18/1/2006

 

感恩慧僧法師的開示

開發內在的財富

財富是人人都喜愛而且是多多益善的東西,但大多數世間人一談到財富就想到金錢、股票、房地產等這些外在的財富,他們卻不曉得還有內在的財富,對於這種財富既不關心也不清楚,即使知道了也不會像外在財富那樣勤快、認真地追求。

因為世俗總以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產、地位等等來衡量他的高低上下。

外在的財富固然能使我們的資生物質較為充足、舒適,但決定我們生命品質的卻是內在的財富。

我們學佛不就是為了追求生命品質的提昇嗎?因而對於內在財富的認識與開發追求就是我們的目標。佛教稱信仰、持戒、聞法、喜捨、智慧、慚、愧為七聖財

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說「我們是為了歡喜而來人間的」;唐朝牛頭法融禪師說「快樂無憂,故名為佛」;清朝康熙皇帝時常對皇子們說「凡人處事,惟當常尋歡喜,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」,可見歡喜對於人生有多麼重要。

佛教徒在參加法會或講座後常會說「法喜」充滿,佛教的四無量心「慈悲喜捨」中也有喜無量心。能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感受到歡喜,擁有歡喜的人必定能成為一個很好的佛法行者。因為他能遠離人我是非,他能遠離消極負面的情緒,他能成為所到之處皆受人歡迎的焦點人物,他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
試想你的親戚朋友若老是見面就訴說生活上不如意瑣碎事,總是愁眉苦臉,經常怨天尤人,你會選擇成天與他在一起或是能不見面就不見面?

我們常說要廣結善緣,假若我們本身是人人敬而遠之的對象請問如何能結緣、如何能結善緣、如何能廣結善緣?

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「若令眾生生歡喜者,則令一切如來歡喜」。

希望大家在二六時中都能感受到歡喜,也能將歡喜佈滿人間,如此不但自己受益也是對佛菩薩的最上供養。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