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11月 18, 2006

 

1119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文章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雲在天上水在瓶(13) 2006/11/19(週日)

和尚說:「『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』須菩提請問世尊!如何修行。當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的菩提心時,如何安住此心,使它永不退轉?當妄心生起時,又如何降伏其妄心呢?」

無生問:「師父!修行為何要先發菩提心呢?不是要先自覺,然後才有能力覺他嗎?」
和尚說:「經云:『修行不發菩提心,猶如耕田不下種。』若不發心修行,怎麼會有成就,且『因地不真,果遭紆曲』,學佛的動機不對,以後的結果也會有所偏差。

再說,一位自私的修行人,心中必然有礙,怎會覺悟呢?若無菩提心,則無大悲心;因無悲心,故心不能柔順;心不柔軟,則易起瞋怨;心中不平,則不能清淨;若心不淨,則不能與真如相應;又豈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?

故《華嚴經》云:『若令眾生生歡喜者,則令一切如來歡喜。何以故?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,因於眾生而起大悲;因於大悲,生菩提心;因菩提心,成等正覺。』這樣你知否?」「今已發菩提心,又何會退轉?」無生疑惑未除。

和尚說:「『發心難,不退轉更難。』雖因地已發心,但果地上未證,時時都有可
能退道;猶如登山未到頂峰,隨時都會半途而返。所以不能安住此菩提的真心,便會生起妄心,故尊者才會問佛,如何降伏其妄心呀!
本經是為發菩提心的菩薩而講,依《大智度論》其菩提有五個階段:
一者、發心菩提。種何因,得何果;發心菩提是因,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果。
二者、伏心菩提。雖已發心,但還未明心,故時時會生起妄心,故須行六波羅蜜,方能折諸煩惱,降伏其心。
三者、明心菩提。妄心已降伏,息妄則顯真,故明心見性。
四者、出到菩提。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故,亦不著般若波羅蜜,悟無生法忍,出離三界,已達到不退轉地。
五者、無上菩提。無明煩惱皆已全破,得三身、四智、五眼、六通、一切佛智,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究竟圓滿的智慧。

無生啊!整部《金剛經》就從這五個次第來談起。」……(待續)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心的真相 2006/11/19(週日)
心是無形,故言無實;心可作用,故言無虛。心是抽象,故不可得;心是無常,故不可求。心無定處,故不可尋;心無一物,故不可執。心不生滅,故常清淨;心無動搖,故本自定。心本具足,故言無缺;心生萬法,故言妙用。

六根接觸六塵,產生六識,其識因塵而認識、分別、執著、妄想、情緒等;不論是快樂或者痛苦,滿意還是不滿,都已干擾清淨的心,讓煩惱生起了。

意識是妄心,而非常住的真心。識遇境而變,情緒亦跟這受影響,時好時壞,虛妄不實,故為妄心。真心其本質是清淨無染,如鏡照物,不被物染;如空有雲,不被雲遮。其妙用是見、聞、覺、知,對一切境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如鏡照物,真實呈現一般。

妄心即是妄念,念有善有惡;有時起惡念,有時起善念,念即妄,故稱妄念。真心簡稱心,心無善惡之別,非善非惡也。若心是善,念念當善;若心是惡,念念當惡;若心善惡皆有,便是善惡不分;若心不知善惡,便形同草木。故此心是平等,而不妄起分別,故名為真。


心是體,念是用,知體方能應用自如;心是如,念是來,知如才能來去無住。心是主,念是客,主本常住客有往來;心是人,念是水,人觀其水水本自流。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不念彌陀更念誰 2006/11/19(週日)


一人落海,旁人欲救。

溺者言:吾不信,汝可救。

旁人言:汝要「信」可救、汝應「願」登岸、汝欲「行」此事。

溺者復言:吾要靠己之力上岸。

旁人搖頭嘆:無知眾生。

此人終於溺斃!

您是否還輕視念佛?懷疑念佛?不肯念佛?

不要跟自己的生死開玩笑,

「自力」雖是可取,若再藉「佛力」定是穩當。

何況「開悟」離「成佛」,相差甚遠;

念佛則不然,「念佛」是因,「成佛」是果。

若能去極樂世界深造,

何愁不開悟,何憂不成佛。

故勸大眾們!

世上何事可掛念,不念彌陀更念誰。


本泰國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已於2006/11/12成立助念團, 歡迎有心發願大德
馬上將您大名及府上電話與隨身電話e-mail james@chienthai.com 報名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