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5月 21, 2006

 

0521 風雨無阻, 善行不停








另外精彩照片請到我們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相片館欣賞

http://hk.pg.photos.yahoo.com/ph/bjschienthai1122/slideshow?.dir=/5056scd&.src=ph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信佛的層次 2006/05/21(週日)


隨著「人間佛教」的風起雲湧,現在舉世的佛教徒增加了。平時經常聽到有人統計說台灣的佛教徒有多少,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,但是總說雖然都是佛教徒,其中卻有「信佛」、「求佛」、「拜佛」、「念佛」、「學佛」與「行佛」的不同:

一、信佛:一般人信佛,剛開始僅止於表示不反對,承認自己是佛教徒,但是並不是真的認識佛教,對佛教的義理並不了解,也沒有皈依受戒,只是覺得佛像很莊嚴,知道佛教很好,甚至因為父母是佛教徒,因此很自然的傳承父母之教,只是一種文化的繼承。

二、求佛:有的人知道佛教很偉大,認為理所當然的佛祖應該會幫人的忙,因此平時雖然沒有想為佛教做什麼,但是一旦遇到生病、貧窮、失意、失敗、失業等人生困境時,就想到求佛幫忙。姑且不管佛祖有無幫忙,但是有此希求之心,自己的佛祖會在心中增加力量。

三、拜佛:有的人感覺佛陀很慈悲偉大,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會謙卑禮拜,表示恭敬。有的人拜得如法,也能與佛接心,感到身心有一種輕安歡喜的變化,獲得佛的力量、慈光加持,這就是信仰的昇華。
四、念佛:有的人剛開始念佛,只是隨緣的念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、藥師佛、觀世音菩薩,慢慢念到感覺佛與自己同在,所謂「朝朝共佛起」,念佛心中就有佛,念到身心舒暢、清安自在、煩惱減少、心開意解,當然就會歡喜念佛。

五、學佛:經過念佛,身心有了感受之後,再經師長指導,覺得應該要學佛。所謂「學佛」,佛有慈悲,自己有學到他的慈悲嗎?佛有智慧,自己有佛的智慧嗎?佛有願心、忍耐,佛是無有執著、無有計較、無不放下,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樣無牽無掛、自由自在,這就是「學佛」。

六、行佛:學佛如果沒有實踐,則「如人說食,終不能飽」,因此學佛之後,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捨,要行四攝法,要有六度萬行,要「行佛所行,做佛所做」,如果能夠如佛所說的去實踐,到了最後即「我是佛」,這就是學佛的最高層次。

佛教講「解行並重」、「福慧雙修」,都是說明學佛不能只在義理上鑽研,佛法要在生活中體驗、印證,唯有透過自己力行,才能融入身心,成為自己血液裡的養分,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。
 
 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煩惱的原因 2006/05/21(週日)

佛經講「煩惱即菩提」,又說「不怕念頭起,只怕覺照遲」;有了煩惱,才會懂得尋求解脫之道,才會增長智慧,所以不要害怕煩惱,重要的是要找出煩惱生起的原因,例如:

一、煩惱起於執著:人生的順逆境很多,一般人遇到困境,例如失業、失戀、失意時固然令人沮喪、煩惱;處在順境時,如果執著、害怕失去,也會被順境所困。這就如同鐵鍊子能鎖住人,金鍊子一樣會束縛人的道理是一樣的。所以人生不管遇順逆之境,要懂得轉境,不可執著;修行最大的功夫,就在於一個「轉」字,要「轉法華」而不要「被法華轉」,也就是不要執著。能夠不怕煩惱,不執著煩惱,自可安然自在。

二、煩惱緣於無明:無明就是不明理,我們與生俱來的無明,就是貪瞋癡慢疑;有了無明,就有貪欲、瞋恚、驕傲、疑惑等煩惱,所以煩惱起於貪瞋癡慢疑等無明。有句話說︰「寧與聰明人打架,不與無明人講話。」一個人若不講理時,好話、善言、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,就會有煩惱;反之,如能通情達理、明白因果道理,就能消除煩惱。

三、煩惱由於看不開: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,所謂「杞人憂天」,乃至擔心「世界末日」等,煩惱了半天,卻什麼事也沒發生。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,鑽牛角尖,自然「煩惱綿綿無絕期」。因此,凡事多往正面看,能夠看得開、看得透,能對一切吉凶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,就不會自尋煩惱。

四、煩惱出於太自私:人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,皆因有「我」;「我」是煩惱的根源,「我愛」、「我要」、「我歡喜」,凡事只想到「我」的需要,就容易與人對立、衝突,因此我多則苦多,我少則苦少。所以,一個人起心動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於人,就會活得輕鬆踏實。

其實,人間的是非煩惱很多,追根究柢大都是因為眼耳鼻舌身心「六根」不當向外追逐「六塵」招來的。例如,不當看的亂看,因此「睚眥必報」,惹來殺身之禍;不該聽的亂聽,聽出許多紛爭煩惱;不應吃的亂吃,於是「病從口入」……等等。儒家主張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」,這也是佛教所謂的「都攝六根」。一個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,這就是最大的修行;而有修行的人,自然懂得處理煩惱、化解煩惱,所以「欲除煩惱病,當取佛經讀」。
 


本文會登上我們的網站
http://readersclub.blogspot.com/

請大家告訴您的好友上網欣賞
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現代神通 2006/05/21(週日)
佛教講神通,其實人生能知道過去未來,就是「宿命通」,能了解別人心裡的想法,就是「他心通」,能聽到所有的聲音,就是「天耳通」,能看得好遠,就是「天眼通」,所以神通不一定是學佛才有,用心的話,世間那裡沒有神通?口渴了,喝茶就不渴,這不是很神奇嗎?肚子餓了,吃飯就會飽,這不是很奇妙嗎?善泳者能浮在水面而不會下沉,不稀奇嗎?會騎單車的人,不必用手也不會倒;不會騎車的人,即使用雙手去扶還是會倒,這不也很神奇嗎?可見神通是一種熟能生巧的工夫,是可以透過學習而練就的。特技表演者,如空中飛人可以在鋼絲上飛行自在,真是神乎其技;冰上的舞者,穿上一雙溜冰鞋就可以自由迴旋,可謂出神入化,所以「神而奇之」、「廣而通之」,就是神通。

佛教的六種神通,其實不一定要到經典裡去求,也不是修練而得,佛教講「平常心」,神通是很自然的事,日常生活中,到處都是神通,茲舉其例:

一、天眼通:現代人為什麼要戴眼鏡,因為可以看得清楚;戴眼鏡不就像有了神通嗎?現代發明的望遠鏡可以看得很遠,望遠鏡不就幫我們具備神通了嗎?甚至用照相機、錄影機,不但可以看,還可以把影像留下來,這不都是天眼通嗎?

二、天耳通:現代人透過電話,可以千里傳音訊;只要在家裡打開電視、電台,透過衛星轉播,再遠的事情都可以聽到、看到。而已經過去的聲音、畫面,如鄧麗君的「何日君再來」、梅蘭芳的「遊園驚夢」,也不會因為伊人已逝而消失。甚至釋迦牟尼佛的音聲,透過經典記載,讓現代人因此能知道經義,這不都是天耳通嗎?

三、他心通:人都有一種同理心,能夠「將心比心」,所以我們都有相似的「他心通」。看到你臉上有憂愁的表情,知道你心裡一定有煩惱;看到你一臉疲倦的樣子,知道你昨晚一定沒睡好。父母關心兒女,也能揣摩很多事情,例如你要讀書、休息、喝茶,他好像都知道,這不就是他心通嗎?

四、神足通:現代人騎機車、腳踏車,乃至坐火車、汽車,都能幫助我們很快到達目的地;甚至穿溜冰鞋、自排輪,都能增加行進的速度。尤其出國坐飛機,朝發夕至,這不就是神足通嗎?

五、宿命通:生活中,知道明天要做什麼,先為明天做好計畫,甚至明年、後年,我都知道有一些什麼與我有關的事要發生,乃至明白因果,知道緣起法,了解一切事都是行為的結果,例如有貪瞋癡的毛病,就會有殺盜淫妄等不好的行為發生,所以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未來果,今生做者是」,這就是宿命通。

六、漏盡通:生活中,少煩少惱,放得下、看得破,能夠心無罣礙、意不顛倒,一切「不管他」、「隨他去」,這就是漏盡通。
因此,人不必追求神通,現代人都有六種神通,神通很平常,日常生活處處都可以體驗,就看自己有沒有用心,有沒有智慧罷了。 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