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7月 03, 2006

 

0702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照片









還有更精彩照片請到相片館 0702 湄南 欣賞
http://hk.pg.photos.yahoo.com/ph/bjschienthai1122/slideshow?.dir=/6fb7scd&.src=ph

 

0702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文章


是非的處理
常聽人說:「是非止於智者」,「是非」真的能「止於智者」嗎?其實,有的「智者」也難免不為「是非」所惑,真正說來,「是非朝朝有」,唯有「不聽自然無」。

在人間,面對是非、利害,人往往喜歡牽就是非,不計利害。是非沒有公理可言,利害則有正直的意涵,但人往往為「情」蒙蔽,因此只聽是非,不重利害。

所謂「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」,但是人往往好聽別人的是非,於是「來說是非者,便是我的好朋友」,因此搬弄是非,製造是非,此也是非,彼也是非,光是是非就搞得人心浮氣躁,不得安寧。

要怎樣才能處理是非呢?茲有四點意見:

一、不說是非:每一個人先要知道,是非常常傷害人於無形,是非對人的殺傷力,往往不亞於刀劍,所以當我們不了解事情的真相,就不可以隨便與是非起舞,從小能養成不說是非、不搬弄是非,不製造是非的習慣,則別人少了煩惱,自己也會得到「耳根清靜」與「心靈清淨」的好處。

二、不聽是非:有人喜歡「說是非」,是因為有人喜歡「聽是非」,如果是有智慧的人,自己憑常識、經驗來判斷、論證,不隨便聽信是非閒言,讓是非「入於耳,化於無形」,如此說是非的人得不到有人聽是非的鼓勵,慢慢就會不傳是非了。

三、不傳是非:俗話說:「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里。」「是非」大都是一些有關個人的私德、家族的隱私、別人的不幸、他人的缺陷等,一經傳播,立刻普世皆知。傳播是非者,因為不負責任,大都是「人家說的」、「別人說的」、「他們說的」,這種散播情報不花費的心理,使得是非不得止,因此只有從每個人不說是非、不聽是非,繼而不傳是非,如此是非就真能止於智者了。

四、不怕是非:所謂「是非」,並無法律的作用,只是給人生氣,「你說的」、「他說的」,只在言語上辯解,並無法律效果,所以吾人只要行得正,坐得正,是非又能奈我何。

綜上所說,對於是非的處理,別無他法,只有「不說是非」、「不聽是非」、「不傳是非」、「不怕是非」;須知世間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,因此懂得處理是非,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。


  煩惱的原因
佛經講「煩惱即菩提」,又說「不怕念頭起,只怕覺照遲」;有了煩惱,才會懂得尋求解脫之道,才會增長智慧,所以不要害怕煩惱,重要的是要找出煩惱生起的原因,例如:

一、煩惱起於執著:人生的順逆境很多,一般人遇到困境,例如失業、失戀、失意時固然令人沮喪、煩惱;處在順境時,如果執著、害怕失去,也會被順境所困。這就如同鐵鍊子能鎖住人,金鍊子一樣會束縛人的道理是一樣的。所以人生不管遇順逆之境,要懂得轉境,不可執著;修行最大的功夫,就在於一個「轉」字,要「轉法華」而不要「被法華轉」,也就是不要執著。能夠不怕煩惱,不執著煩惱,自可安然自在。

二、煩惱緣於無明:無明就是不明理,我們與生俱來的無明,就是貪瞋癡慢疑;有了無明,就有貪欲、瞋恚、驕傲、疑惑等煩惱,所以煩惱起於貪瞋癡慢疑等無明。有句話說︰「寧與聰明人打架,不與無明人講話。」一個人若不講理時,好話、善言、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,就會有煩惱;反之,如能通情達理、明白因果道理,就能消除煩惱。

三、煩惱由於看不開: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,所謂「杞人憂天」,乃至擔心「世界末日」等,煩惱了半天,卻什麼事也沒發生。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,鑽牛角尖,自然「煩惱綿綿無絕期」。因此,凡事多往正面看,能夠看得開、看得透,能對一切吉凶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,就不會自尋煩惱。

四、煩惱出於太自私:人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,皆因有「我」;「我」是煩惱的根源,「我愛」、「我要」、「我歡喜」,凡事只想到「我」的需要,就容易與人對立、衝突,因此我多則苦多,我少則苦少。所以,一個人起心動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於人,就會活得輕鬆踏實。

其實,人間的是非煩惱很多,追根究柢大都是因為眼耳鼻舌身心「六根」不當向外追逐「六塵」招來的。例如,不當看的亂看,因此「睚眥必報」,惹來殺身之禍;不該聽的亂聽,聽出許多紛爭煩惱;不應吃的亂吃,於是「病從口入」……等等。儒家主張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」,這也是佛教所謂的「都攝六根」。一個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,這就是最大的修行;而有修行的人,自然懂得處理煩惱、化解煩惱,所以「欲除煩惱病,當取佛經讀」。
 

 時間的用法
每個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時,但是有的人不善於規畫、安排、利用時間,讓時間徒然空過;懂得安排時間、規畫時間的人,才能把握時間,善用時間。

時間要如何安排、規畫呢?以下就一天二十四小時的使用法,代擬如下:

一、睡眠八小時:一般人一天的睡眠時間以八小時為正常,但也不是絕對的,有的人雖然睡不到八小時,但他只要一上床,很快就能安心入睡;因為睡眠品質好,因此一天裡都是精神飽滿。所以,睡眠時間長短是其次,重要的是,睡眠時就要一切放下,不要把煩惱、雜念帶到床上。

二、工作八小時:青壯年時期,工作時間可以不限於八小時,因為體力充沛,可以加班;到了中年以後,應以每天工作八小時為宜。不過,工作也不一定看時間長短,重要的是進度要完成。

三、三餐二小時:早餐二十分鐘,午、晚餐各半小時,剩下的四十分鐘可放鬆身心與家人、同事或朋友餐後聊天,或者早餐後閱報,午餐後小寐均可。

四、盥洗一小時:每日盥洗時間十五至二十分鐘,其他的時間從容大小便利,應該足夠。

五、運動半小時:早晨的晨跑、體操,或飯後的散步,每日半小時,需要持之以恒。

六、信仰修持半小時:利用早晨或晚間誦經、靜坐、禮拜三十分鐘,或早晚各十五分鐘均可。

七、讀書二小時:每天應該有的閱讀時間,可以用來看書、寫生活日記,或是做明日重要行事的備忘錄等。

八、親子娛樂一小時:每天應該有一小時的親子時間,不管上對父母,或是下與子女,都是必要的,如果久不溝通,容易疏遠。

九、各種預備一小時:生活裡難免有些突發狀況,因此預留一小時做為備用。

十、周六、日等例假日:可以規畫為交友、聯誼、訪問、參加共修、參與讀書會、家庭普照、整理內務、庭院大掃除等。偶爾也可以安排全家出遊,至少二個月一次,即使不能遠遊,全家到公園一走也好,藉此可以培養家人共同的興趣,凝聚家人的向心力。

人生在世,自己擁有多少金錢,要懂得「量入為出」;一個人一生擁有多少時間,也應該給予規畫妥當。當然,規畫也不是刻板的一成不變,只要能掌握一個大致的原則就好。不過一旦做好計畫,要能遵守,要讓生活有規律,就如學生上課、軍人出操,都有定時安排,如此就會覺得時間很好過。讀者們不妨一試。
 
 
 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