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5月 27, 2006
0528 吃苦當吃補
其他精彩照片請到相片館繼續欣賞
http://hk.pg.photos.yahoo.com/ph/bjschienthai1122/album?.dir=/ef3escd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吃苦當成吃補 2006/05/28(週日)
錄音檔請下載收聽:
www.chienthai.com/reader/05281.mp3
www.chienthai.com/reader/05282.mp3
www.chienthai.com/reader/05283.mp3
www.chienthai.com/reader/05284.mp3
www.chienthai.com/reader/05285.mp3
人,大多數都喜歡嘗甜頭,不歡喜吃苦。
其實,人生本味,酸甜苦辣,百味雜陳。有人喜甜,有人愛酸,有人吃苦,有人好辣;一桌佳肴,有酸甜苦辣,能夠各食其好,各取所需,皆大歡喜!
「酸甜苦辣」既是人生本味,如果人生想要創造未來,耕耘前途,發展事業;只能吃甜,不肯吃苦,這就不容易有所作為了!
所謂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;又說:「不經一番寒澈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」。吃苦,是成功必經的過程,你要想有所成就,就必須埋頭苦幹、勤勞苦作、寒窗苦讀、聖賢苦學;因為苦是人生的增上緣,如果不經過苦讀、不經過苦學、不經過苦練、不經過苦磨,是不能成功的。
甚至,不經過風霜苦寒,那裏知道溫暖的可貴;不能深切認知人生苦短,那裏懂得精進勤學。所以,吃苦就如吃補;有了今日的辛苦播種,他日自然會有苦盡甘來的甜美果實。
俗語說:「不吃苦,就不能做佛祖」;自古的偉人聖賢,那一個不是從苦難中慢慢奮鬥成功的?佛陀的六年苦行;達摩的九年苦苦面壁。王寶釧經過十八年苦守寒窯,才能為人記憶;蘇秦懸樑刺骨苦學有成,才能為人所稱道。孫中山一生的辛苦,半生的奔走,才能創造民國;王冕窮困中不忘苦學,才能成功。少林寺僧不經過苦練,那裏能成功?所以,苦是人生的增上緣。
佛教並不提倡吃苦,即以修行而言,認為樂行太過熱哄哄,苦行太過冷冰冰,所以在苦樂之間,佛教倡導中道。當樂的時候應該要節制,不能樂極生悲;當苦的時候,應該要面對苦難,百折不撓,衝過苦關,前途自然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。
一個人的成就,常常都是從血汗、辛苦、委屈、忍耐、受苦中,點滴累積而成。正如松柏必需受得了霜寒,才能長青;寒梅必須經得起冰雪,才能吐露芬芳!
「偉大」,是多少辛苦和努力換來的讚美詞;所以,吃苦就是吃補,誠信然也!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凡事靠自己 2006/05/28(週日)
有人出外參學,同行的道友怕他毅力不夠,告之曰:「此行路途遙遠,我們有五事不能幫你的忙:第一是走路,第二是吃飯,第三是睡覺,第四是大小便利,第五是無法幫你背負行李。」
確實如此,人生有很多事情,別人是沒有辦法幫忙、代替的,例如年老力衰了、疾病痛苦了,別人是沒有辦法代替的。
凡事皆是自作自受,唯有自己才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,自己身口意的行為,決定自己未來的一切。讀書求學,別人不能代替我們讀書;創業發展,別人不能幫忙我們創業。自己喝茶,自己才能解渴;自己吃飯,自己才能當飽。
所謂「在家靠父母,出外靠朋友」;父母、朋友都是我們的緣份,唯有自己,才是「因」。「因」是主要的,「緣」是外來的;光有「因」,沒有「緣」,所謂因緣不具,還是不能成事。
所以,外緣再多,若是自己不振,即使天降鑽石、黃金,你不去把它撿起,你仍然貧窮;即使獎章、獎狀憑空而來,你不去親自領取,榮譽也非你所屬。
世間上的事,有的可以代替,那是緣份;有的不能代替,那就非得靠自己不可。靠大樹可以乘涼、靠橋樑可以通行;但是吾人若不種樹、造橋,也無蔭可涼,也無橋可過啊!
所以,凡事靠因緣,因緣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有「因」;「因」就是自己,靠自己才能有緣份。自己本性的善良、身體的健康、人緣的和諧、勤勞的工作,以這許多的條件為「因」,才能獲得「緣」助。
因果是不能代替的!甚至有時我們祈求佛菩薩的靈感庇佑,也要靠自己的虔誠信心,否則如人遭逢大水時,儘管佛菩薩化身各種人等來救你,如果你執著不肯上船,你也無法得度!又如田地裏沒有播種,縱有雨露肥料,也不能生長萬物啊!
由此觀之,富貴榮達,一切都要靠自己喔!
湄南河畔護生讀書會 如何讓姊姊回家? 2006/05/28(週日)
問題:
我父母很不喜歡姊姊的男朋友,因為他大姊姊10歲,學歷也比姊姊低,也曾和有夫之婦交往。姊姊跟男朋友出去時,總是要隱瞞或善意欺騙父母,他們常問東問西,太晚回來也會狂call她的手機。
他們也爆發言語上的衝突,姊姊對父母愈來愈不諒解,甚至有點怨恨。爸爸生氣時說話也很重,每次都說:「不想讓我管就搬出去。」結果,這個星期姊姊真的搬出去了。爸爸媽媽很傷心不捨,一直說:「怎麼會養到這麼沒良心的小孩。」
爸爸中風行動不方便,走路需要有人攙扶,每週三又要洗腎,爸爸心裏很痛苦,媽媽照顧爸爸也很辛苦。我也很生氣姊姊,都沒想到家裏需要幫忙,這麼狠心就搬出去了。
我想請問,身為家裏的老二,我該如何居中協調,不要讓父母和姊姊的關係愈來愈疏遠?我很不忍心讓爸媽不快樂。
心理醫師回答:
我覺得你願意出來求助是好的,建議你做以下幾件事緩解家裏緊繃的氣氛:
1.先放下成見,試著去了解姊姊在想什麼,為什麼喜歡這個男朋友?
從你的描述,看不到姊姊的想法與內在感受,只看到你爸爸媽媽的反應和情緒,這可能也是你們家人現在最欠缺了解的地方,一味阻止姊姊,只會讓她愈想跟這個人在一起,因為她在捍衛她的愛情啊。
所以我建議你先放下你所描述的事情和認知,真心誠意去了解姊姊為什麼喜歡這個人?比如說學歷比姊姊差、曾和有夫之婦交往,那是什麼地方吸引姊姊?
也許,姊姊會說出讓你們驚訝的話,比如說,她回答:「因為他很關心我啊,家裏都沒有人這麼愛我。」這就提醒了你們家人,可能長期忽略姊姊的需要。
一定要深入去了解,而不是只從表面的現象或條件去責罵姊姊:「為什麼要和這麼差的人在一起?」也許姊姊心裏想的是:「對啊,我從小到大做的你們都不滿意,只有這個人愛我,我就搬去跟他住。」這樣只會把姊姊愈逼愈遠。
願意放下成見去了解姊姊的想法,姊姊自然願意對你敞開心胸,這時候我也建議你去認識她男朋友,跟他做朋友,也許以後也能帶給爸爸媽媽看。大家都看過之後,如果真的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地方,才能跟姊姊講,也比較客觀,而不是還沒有了解、還沒有看,就先阻止和反對。
2.幫助爸爸媽媽把情緒緩和下來,再做適度的提醒與溝通。
當你深入了解姊姊內心的感受後,也許你的想法就會有一些轉變,可回來和爸爸媽媽做溝通,透過妹妹的嘴,我相信爸爸媽媽比較願意聽。
但我建議你可以先說一些同理父母親的話,緩和他們憤怒傷心的情緒。比如說,「我知道你們都很關心和擔心姊姊,是怕她嫁到不好的人。」但在同理之外,也要適度的提醒:「我能理解你們的情緒,但我們這麼生氣只會把姊姊愈逼愈遠。兒孫自有兒孫福,未來的路是姊姊自己要走的。」也許父母親還會生氣的反駁,但適度婉轉的提醒卻是必要的,他們會在心裏思量。
3.還是要找機會讓他們直接溝通,而不是當永遠的傳聲筒。
你能做的是緩解動作,讓大家願意騰出一隻耳朵來聽,不至於那麼對立或切斷所有的關係。但還是要找機會讓他們能直接溝通,像是在父母親比較氣緩之後,把姊姊的男朋友帶回家,讓他們認識。因為感情的建立是要當事人來做,而不是靠中間人傳話或美言,關係無法建立。
也許透過彼此的認識,會澄清過去的誤會或成見,比如說,和有夫之婦來往是傳言,並非事實。
但也有可能,透過多一點的來往,讓姊姊看到男朋友是怎麼樣的人,比如說,他會對自己的父母大小聲、很不客氣,其實這時候就不是批評,而是提醒姊姊想想:「要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嗎?他有這樣的特質,是你要的嗎?」要讓姊姊有時間看到一些事實,絕對比只是反對來得有效。最後,我還是要提醒,真心去關心姊姊的需要和感受最重要。